自说自话 Weekly Review 042

2021/11/28 01:30

image.png

周末好!「自说自话 Weekly Review」是我的(大概)一周回顾,对一周内接触的各类信息做个总结,本期为第四十二期,2021 年的第四十八周。

目录

  • 🛒 黑五
  • 💡我对于写 newsletter 的想法
  • 🧩 一句
  • 🎤 Kasoor
  • 🧩 去掉分数 7
  • 🎙️ Steve说259期 - 梁永安 - 精神生命是没有年龄的
  • 🧩 只有聪明还不够
  • 🧩 播客数量的增加不代表优质内容的增加
  • 📖 《羽来信》祝羽捷
  • 📖 《第一人称单数》村上春树
  • 🎬 国王排名

🛒 黑五

第 40 期时我说双十一活动我没有参加,因为今年在国外了。11.26 是黑色星期五,我也没有买东西。不过需要承认的是,今天我确实在不停刷着各种优惠信息。实际上我只是在给自己找消费需求,而不是从我真正需要什么出发。
朋友和我说「不买的话会后悔一年的」,但我仔细想了又想,还是没有想到要买什么。有一些想购买诸如 iPad Mini 类的玩意儿的冲动,可思考过后发现不是刚需,而是「一定要买什么的话会买什么」这样发问后得出的。
一天下来总结出来两点:
1. 闲逛的时间成本太高了,对精力的损耗也很大;
2. 不要上消费主义的当,没有需求就不要自己给自己创造需求。

💡我对于写 newsletter 的想法

不知有多少读者有因为最近newsletter的热度而开始了自己的创作?在这里分享下我对于newsletter写作的感受。
为自己而写。我最初开始写newsletter的目的是为了记录生活,我的slogan也可以反映出来: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。写的东西都是一周内自己“遇到的”东西,有些类似日记。
Start small。一开始我只记录一周内的书影音,后来慢慢拓展到了阅读的好文章、好内容,也许以后还会有更多内容。不用觉得自己写的太粗糙、太简单、太没营养,最重要的是写了:这是为自己写的东西呀,你的读者是自己。我前二十期经常两三周才写一次,但慢慢开始了周更,目前也保持的不错。
降低期望。如果遵循第一点,也许不会有这一点了?总之不要太过于想着要内容夯实好看,把它变为一种精致作秀的东西,从而收到无数订阅。这是我的第四十七期,前三十期时我只有三个订阅者(实际上现在也没多少(笑)),但我写的很快乐,因为这是我自己的表达,我为自己能够重新开始写作这件事感到喜悦。
我目前使用的平台只能看有多少人订阅,对于多少人打开了,过去一周增加多少订阅等等数据一概没有,按理说早该切换平台了。但我有些害怕:数据是诱人的,我害怕看到那些数据后会变化:哦,原来其实没几个人点开看;上周涨了x个关注,这周我要怎么写吸引更多人关注?…不过最终应该还是会换到更合适的平台。
如果这个「对 newsletter 的想法」只能有一句的话,我会说

开始写,不停写。

🧩 一句

来自A Learning a Day

The less time I spend in comparison mode, the happier I am.
Sometimes, the levers to move our happiness levels aren’t complicated.

近期与朋友们聊天的时候,说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,她开玩笑说“朋友间聚会是非常开心的事情,只要没有 CS 的学生/程序员。”
我理解她的意思(也许也是因为我们不是 CS 专业吧哈哈),我知道在某论坛上一些程序员朋友们,比 package、比房、比车、比配偶、比自己住的地方的 zip code(判断是否是好的小区)。
确实钱不是万能的,没钱是万万不能的,不过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值得追寻的事情,我想对我来说,希望金钱不要是我的唯一驱动力吧。

🎤 Kasoor

Youtube 链接:Kasoor
一首很好听很温柔的印地语歌,正如我在推荐这首歌的介绍中看到的那样,

Music at its simplest. Music at its finest.

🧩 去掉分数 7

来自happy letter

下次当你询问他人对于某件事情的评价时,比如电影好不好看,饭菜好不好吃,衣服好不好看,让她从1到10打分,但是不能选7。
为什么?
因为大部分人出于礼貌或者避免麻烦的角度出发,往往会选择7这个不过偏激,没有风险的分数,从而掩盖自己真正的想法(有时是他们真的不太清楚)。而当你去掉了分数7,她们只能选择6或以下这样的低分,代表她们不太喜欢;或者8,9,10这样明显的高分,代表她们真的喜欢。
如此,你就能知道她们的真实想法了。

🎙️ Steve说259期 - 梁永安 - 精神生命是没有年龄的

非常有意思的一段谈话。Steve 说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播客。

4:59 梁老师的青春时光:云南的多样文明视野和自然之美
17:56 90后00后为什么是最不适合结婚的一代?
26:36 相爱和分手,两手都要硬
35:16 先挣钱享乐,再思考和追求意义
45:40 单身不等于无爱,恋人可以放在心里
54:30 什么选择对人生影响最大?
62:50 球形网状社会里,历史不再由精英推动,而是自由的个体
75:30 传统社会的人生清晰但局限,未来的生活模糊但个体可能性接近无限
82:56 工作二字的意义进化:生存,异化,再到回归个体化
93:16 职场之路战术上成功的人,战略上容易失败
108:30 如何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与好奇?自然生命有限,但精神生命没有年龄。

摘一部分谈话的内容:

  • 想要一生成长的人,根本来不及结婚。
  • Steve和他的妻子觉得真的没功夫生小孩,因为要忙自己事业的发展。
  • 社会不需要那么多有思想的人,有思想的人多了社会不稳定。
  • 亲密关系之中,两个人像是双螺旋结构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,也有一起交织的部分。

🧩 只有聪明还不够

来自叁拾一周
我们喜欢评价一个人的成功,说他很聪明,其实背后的原因是想说,如果我像他一样聪明,我也可以。这不是一个好习惯,聪明,或者说智力,可能让我们超越某些临界点,取得更高的成就,但如果只有智力,一切是说不通的,以上这些可以后天培养的品质,Paul Graham 认为更重要。
如果爱因斯坦只有聪明,他是无法成为爱因斯坦的。

🧩 播客数量的增加不代表优质内容的增加

来自一天世界

内容数量的增加往往伴随着人们认知中的内容质量的下降。这或许是因为劣质内容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优质内容,但无论如何,哪怕仅仅是整体数量的增长,也已经导致在今天(2016)发现好播客的难度比三年前大大增加。

播客可以用 XX 来替代:当某样东西还算小众时,比如 newsletter,一年前列表数量还不到一页,我可以花上一晚上的时间一个个点开,一篇篇津津有味读下去。我不确定一年、两年之后,假设 newsletter 迎来如今播客般的繁茂,我还能不能这样读下去了。

📖 《羽来信》祝羽捷

image.png
来自事不过三

祝羽捷以书信形式邀约,向30位学者、作家、艺术家发起提问。
主题聚焦当下备受年轻人关注的话题,例如:爱与孤独、身份焦虑、性别偏见、理想主义与金钱观、丧与倦怠感、隔离与宅……

摘抄:

我常常一段时间不看微博就发现自己落伍了,一些新兴的词汇和热门事件不知道来龙去脉,更不可能和朋友以此打趣,大家使用着同质的话语,你很容易掉队,也很容易变成不重要的边缘人。更可怕的是,被煽动起来的集体意识像癌细胞一样快速繁殖,只有情绪没有理性。网上硝烟如云,布满看不见的狙击手,稍有不慎你就会被打成筛子,我已经以身试法过了,滋味很不好受-抨击者并不真正想要说服你,只想迅速压倒你。

有时候,我想刻意避免一些这个时代给的便捷,能与朋友见面的事就尽量不打电话,能写一封信就尽量不用微信沟通,用不便利来改变自己处理事情的方式,从中延缓急切以及减少浮躁

看到书信形式的内容的书籍真好!感觉时间慢了下来。

📖 《第一人称单数》村上春树

image.png
年轻和年老之间思绪的徘徊。

🎬 国王排名

image.png
追到第六集,好看!


感谢你的阅读,如果「自说自话」栏目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意义,不妨也转发分享给你的朋友,可以在这里订阅
点击这里可以查看往期内容。

长按图片可保存

LongWe.png